新闻资讯

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暨第一届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5-09-24浏览量:


9月1921日,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暨第一届战略咨询委员会第次会议在武汉隆重启幕。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参会人员472人,线上参会 280837人次参加会议的主要嘉宾陈焕春院士、舒红兵院士、夏宁邵院士、金宁一院士、陈化兰院士、吴玉章院士吉林大学边铁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高亮副校长、湖北省科技厅粘来霞处长、武汉市科创局向恒处长以及全重实验室PI主要学术骨干。吉林大学刘明远教授、李建华教授、刘雅文教授、邱家章教授、刘晓雷教授、任洪林教授等数十位全重PI与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陈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吉林大学副校长边铁致辞吉林大学副校长边铁在致辞中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从筹建之初,就将“汇聚多学科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平台”作为立身和发展之本的核心战略充分体现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同一健康、同一医学”医学与兽医学通力合作的防控理念。当前全球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依然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挑战。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为实验室把脉问诊,指明方向”。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目标任务和未来发展,多提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动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

 

吉林大学边铁副校长大会致辞

全重宁琴主任对实验室2024年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研究进展、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实验室PI代表岳荣光、吴迪、陈韬分别以STING Activity Termination and DNA Virus Replication慢乙肝和终末期肝病临床干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分级与智慧重症救治为题,对2024年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分享

 

20日一届学术委员会暨第一届战略咨询委员会第次会开幕式由全重副主任王晓晶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高亮副校长、吉林大学边铁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为大会致开幕词。

会议第一部分由陈焕春院士、舒红兵院士、王福生院士(线上)分别以“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与科技创新”、“Signaling in T cell activation and death”、“干细胞治疗重大传染病的现状与展望”做大会特邀报告。

  

在主旨报告中,“全重”主任宁琴教授、副主任陈建国、刘明远教授分别代表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与吉林大学实验区作工作报告我校刘明远教授就“同一健康视角下的人兽共患病防控”进行报告着重介绍了兽医学的学科定位、责任与义务,阐明了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含义特别指出,传统学科壁垒和机构分割是防控工作的主要障碍,并介绍了“One Health”理念的提出背景及其在促进医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协同中的核心作用。最后刘明远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在人畜共患传染病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希望在未来可以与各位专家在人畜共患传染病研究方面互通有无,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人畜共患病”主题报告板块由吉林大学刘晓雷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智伟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国宏教授共同主持。

主题报告中,吉林大学张海丽教授以“狂犬病病毒逃逸宿主免疫与神经损伤机制研究”为题进行了汇报,该研究揭示狂犬病毒感染通过调控宿主蛋白ANP32家族和Snapin蛋白相互作用,诱导宿主“内基氏小体”,促进病毒复制和神经元细胞侵袭,逃逸宿主先天免疫,增强神经侵袭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能够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和临床治疗起到指导意义。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陈志海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鞠斌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张磊教授也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讨论环节吉林大学李娜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叶静教授、同济医学院李广教授,围绕板块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三位专家聚焦人畜共患病,针对狂犬病病毒逃逸宿主免疫与神经损伤机制、流感防控、动物结核病的研究新进展,以及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的前沿热点,分享见解、交流经验,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21日中午,“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学术会议”圆满落下帷幕通过本次会议实验室将积极面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考核任务,聚焦突出新发突发及重大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的重症救治前沿发展,系统整合传统学科优势资源,重点突破新发突发及重大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重症救治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建设高水平实验平台,为显著提升我国应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突发疫情的科技支撑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中国方案做出更多应有贡献